甘肃省考 |
工具栏 |
报考入口 | 考试资讯 | 省考时间汇总(2012-2013) | 备考辅导 | 在线交流 | |
---|---|---|---|---|---|---|---|
[2014甘肃省考公告] | [职位表] | [考试大纲] | [大纲解析] | [报考指南] | [照片处理工具] |
北京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城市战略定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大气污染治理,到保护古都风貌,北京都在着眼首都发展的战略全局来认识和行动。
4月5日,两则新闻更是引人注目。一则是市委书记郭金龙最近在通州调研,明确指出通州是城市副中心,要当京津冀发展桥头堡。一则是北京确定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挂上免拆“护身符”,其中的2826处乃是此前没有保护措施的“无名氏”。
诸多信息表明,北京正在下一盘战略棋局。那些曾经无处藏身、常有被拆之虞的文物,那些一度引起专家学者呼吁保护的承载城市文脉与历史符号的古建筑,终于被一揽子纳入“免疫系统”,享有“免拆”权。
如果不是着眼城市的战略布局,如果不是着眼城市的文脉与乡愁,如果不是着眼子孙后代眼里的六朝古都,定不会有这样的眼光。事实上,很多城市正是缺少这样的眼光,而在看到拆迁能赢得巨额经济效益时,能使城市规划更“随心所欲”时,往往就付诸一拆,可怜乡土。
想起梁思成先生含泪力保北京古城墙的故事。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前人,一步跨越五十年,对文物有前瞻性见识。但是,在付出代价后,我们就不仅要体认深刻,更要用行动来纠正。
对某地的旧城改造,一位外国专家的感慨令人心痛:“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的;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再有。”今天的北京是顿悟了,但还有多少城市没有醒悟呢?或者只是嘴上醒悟,行动上仍然把城市的文脉随意割断呢?
事实上,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已经刷新了人们对文脉文物的认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乡愁,乃是对文物、文脉乃至文化的归宿性表达,它使那些不能吃、不能喝、还占地挡道的“破旧、破烂”,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不可割断地发生着联系。
没有那些文物,城市就断了历史,就忘了来处。每一个生活其间的居民,都只是作为一种经济或生活属性的存在,而不是文化的存在。他或者只是“过客”,或者只是“失忆”的原住民。在过客心里,乡愁只在生他养他的记忆中的故乡里。在失忆的原住民那里,他找不到痕迹去发现他从何处来。这样的城市,又拿什么来凝聚它的市民?又用什么来延续它的未来?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是时候系统反思它的过去与未来。若摧毁人们的文化记忆与乡愁感知,这样的城市,再现代、再时髦,也终究会迷失在千城一面中,消失在历史烟尘里。给人们留住乡愁,有寻觅处、有心灵归处,人们才会对城市有那种深深的依恋,不论他走到哪里,都有那种酽酽的文化情怀,剪不断、化不开。
要说核心价值观,乡愁里有之。要说乡愁,文物里有之。懂得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遵循着文脉相续的规律,文化方能有那一种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