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4 10:35:34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甘肃华图
一、单选题
1. 关于化学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的密度最大的化学元素是锇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氮
C.世界上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碳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占约48.6%,其次是硅,约占26.3%,其他超过1%的元素,含量排列依序为铝、铁、钙、钠、镁。B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于铂族金属,是已知的密度最大,也是最重的金属。A项正确。
C项:世界上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碳。碳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它的熔点在3500°C以上。碳的同素形态之一、较常见的碳单质晶体——金刚石,其熔点甚至接近4000°C。C项正确。
D项:地壳中含量排名前十位的元素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氢(H)、钛(Ti)。氧元素也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是铝(Al)。D项正确。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火药是道教炼丹的产物,发明于南宋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刻本
C.春秋时期发明的罗盘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D.《九章算术》记载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定理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史知识。
第二步,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火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炼丹术,后在隋朝被真正发明,在唐朝被用于军事。A项错误。
C项: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因为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人们才制成指南针。C项错误。
D项:《周髀算经》记载周代的商高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即所谓“勾股弦定理”,成为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D项错误。
3.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上采用了多种加密方式提高其安全性。下列加密方式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A.人脸识别
B.指纹密码
C.锁屏密码
D.声纹识别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前沿科技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锁屏密码不具备人工智能的特征,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人脸识别是使用算法来识别和匹配数字图像或视频帧中的面部特征到已知人脸数据库。人脸识别技术不仅集成了人工智能,还涉及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以及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最新应用,同时也体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A项正确。
B项:指纹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分析和比对人类手指上的唯一纹理特征来验证身份。指纹识别已成为一种常见且可靠的身份认证方法,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手机解锁、考勤系统等各个领域。指纹识别可以看作是一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B项正确。
D项:声纹识别确实属于人工智能领域。它与语音识别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语音信号,提取特征或建立模型,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这些技术是人工智能智能语音研究方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认为声纹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D项正确。
4. 关于声学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超声波清洗是指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度作用及直进流作用对液体和污物直接、间接的作用,使污物层被分散、乳化、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并非传递信息。C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课堂听到老师讲话,是声音通过空气介质进行传播。A项正确。
B项:控制噪音有三种方法:①从声源处控制噪音。比如更换低噪音设备,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城区禁止鸣笛等。②在人耳处控制噪音。比如说戴耳罩、耳塞等。③从传播过程或者途径上控制噪音,这也是噪声控制的主要方式。比如安装吸声材料,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使用隔声屏障等。B项正确。
D项:人的声音是由喉部的肌肉收缩引起声带震动,再经过口腔、鼻腔的共鸣后发出。每个人的声带及其共鸣器官的结构特征不一样,震动时发出的音色(声谱)就像人的指纹一样,相同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因此,不同的人发出同一个音,其音色是因人而异。D项正确。
5. 通常情况下,使用高压锅可以大大缩短食物的烹煮时间,节约能源。下列对其所用物理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锅内蒸汽的压强增大,导致水的沸点降低
B.锅内水的沸点降低,导致蒸汽的压强增大
C.锅内蒸汽的压强增大,导致水的沸点升高
D.锅内水的沸点升高,导致蒸汽的压强增大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气压与水的沸点成正比。高压锅内部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随着压强的增加,水的沸点会升高大于100℃,高压锅内部因此而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这样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食物煮熟。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高压锅会使水的沸点升高。高压锅密闭较好,内部压强大,水的沸点高,这样高压锅内的温度就会更高一些,就会更快煮熟食物。所以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来提高锅内温度。A选项错误。
BD项:是由于压强增大或减少影响水的沸点升高或降低。BD错误。
二、多选题
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9月21日由中国政府批准实施,代号“921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B.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C.载人飞船的发射场都是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D.神舟十六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史知识。
第二步,A项: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A项错误。
B项: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中国人的首次太空之旅顺利完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B项正确。
C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首个综合性火箭、卫星发射中心。这里有我国首个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载人飞船的发射场都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C项错误。
D项:2023年,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D项正确。
因此,选择BD选项。
7. 关于礼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不了解婚姻状况的年轻女子可称“女士”,对已婚女子称“夫人”
B.迎客时,先将迎接人员按身份从高到低依次介绍给来宾
C.在公务场合握手时,职务高、身份高的先伸手
D.签约时,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座位,主在右、客在左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A项: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女士。A项正确。
BC项:迎接一批客人时,通常由礼宾工作人员或欢迎人员中身份最高者,先将前来欢迎的人员按其身份从高到低依次介绍给来宾。握手时的伸手次序由尊者决定。公务场合职务高、身份高者先伸手,非公务场合,年长者、女性先伸手。BC项正确。
D项:一般在签字厅内设置长方桌一张,作为签字桌。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的座位,主左客右。D项错误。
因此,选择ABC选项。
8. 以下关于新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生物能和焦炭都是常规能源
B.风能是来源于太阳能的新能源
C.我国能源增长倍数最多的是风能
D.近五十年,世界能源消费比重增加最为迅速的是水能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知识。
第二步,A项:常规能源通常指: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薪炭和生物能等。A项正确。
B项:产生风能的源泉是太阳,风能是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C项:建国以来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增长倍数最多的是天然气。C项错误。
D项:七十年代后(近五十年)世界能源消费比重增加最为迅速的是核能。D项错误。
三、判断题
9. 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电池等部分组成,试用期一般为50-100年。(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前沿科技知识。
第二步,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国际空间站最终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该空间站参与研制的有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期大概为10—15年。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8年),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第二阶段(1998-2001年),初期装配阶段。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首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1998年12月4日,美国团结号节点舱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第三阶段(2001年—2006年),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10. 垂直起降技术是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的一项航空技术,虽然受制于飞控、发动机动力、材料等多种因素,但成功服役的战机已经相当多。(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科技)知识。
第二步,垂直起降是飞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的技术,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垂直起降技术的诞生主要是因为飞机滑跑起飞方式的不足,特别是在历次战争中的表现,让飞机的垂直起降进入人们的视线。垂直起降飞机减少或基本摆脱了对跑道的依赖,只需要很小的平地就可以拔地而起和垂直着陆,所以在战争中飞机可以分散配置,便于灵活出击、转移和伪装隐蔽,不易被敌方发现,出勤率也大幅提高,并且对敌方的打击具有很高的突然性,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战场生存率。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垂直起降技术的诞生主要是因为飞机滑跑起飞方式的不足,特别是在历次战争中的表现,让飞机的垂直起降进入人们的视线。二战及中东战争等战争直接对敌方机场的袭击让人们感受到了需要跑道的滑跑式飞机的不足之处,而冷战则是垂直起降技术的催化剂。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在极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阴影下,人们担心出现核大战对机场造成破坏、常规飞机无法出动的局面,所以催生了固定翼飞机的垂直起降技术。
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飞机不需要专门的机场和跑道,这样就省去了昂贵的机场建设费用,不用驱鸟了,也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起降,好处太多,降低了使用成本,所以飞机的垂直起降成了航空发展的一个方向。
——推荐阅读——
招聘公告--2024甘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日历
考试报名--报名问题咨询
课程推荐--2025甘肃事业单位图书教材|面授课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