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4 13:46:32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国式”方法
罚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近期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开始进行集中整治。南京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一周就罚了2900多人。杭州开展了“风暴行动”,3月7日至4月10日,就查处涉及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7241起。杭州交警日前还重点针对“中国式过马路”和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掀起“风暴2号”交通违法整治行动。
限
这两年被限制的可不仅仅是买房子,人们总结起来叫“车辆限买”,“汽车限行”,“住房限购”。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喜欢这一个“限”字,但另一方面,可能又多少理解,这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百姓似乎对这些抱怨声不断。
毁
近年来,强拆、强毁的执法政策屡见不鲜。2008年,广州市政府提出,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查处违法用地,违法用地整改不力者将就地免职。2012年9月,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发生一起拆迁纠纷,盘锦市有关部门并未与村民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在没有法院判决的情况下违法强拆导致矛盾激化。2013年3月,深圳启动“禁摩限电”百日专项整治行动,3600余辆电动车被“擎天柱”摧毁,场面惊悚、气势慑人……
整治措施不能只“以罚代管”
每一次网友对政府整治的关注,都是官民互信的一次大考。“中国式过马路”难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提示了一条面对社会矛盾的“中国式路径”:政府、网友能不能放弃走向对立,回过头来直面对方,坐下来一起给问题找根源、想办法?如果只会为政府叫好或者“骂政府”,自己却说不出几条建议,我们就还称不上是公民社会的合格公民。和每个人生活如此相关的“过马路”整治,正是磨练公民素质的一个契机。(来源:中国青年报)
缺乏规则意识的群体不能仅靠“罚”来整治
缺乏规则意识是我们的通病。可越是缺乏规则意识的群体,越是要求每一条规则的合理和可行,才可能产生遵从的意愿和行动。而面对那些制定过程不透明,一旦遵守又感觉别扭甚至利益受损的规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可能是想办法钻过去或绕过去,而不是遵守它。别忘了,设法变通和钻空子是我们很拿手的。(来源:金山网)
找到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官方和民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经常各说各话,互不了解。但实际上,很多社会矛盾都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并不是单靠政府一家或网友一方就能解决的。正视多种舆论场存在的客观现实,官方舆论场要主动观察、善于打通、及时回应网络微博与群众口头舆论场的热点、焦点话题,发挥引领本地、国内舆论场的独特作用;对境外舆论场密切关注,及时应对。
如何建设一个“法治中国”
公民学会敬畏法律和规则
法治社会的建立,就必须要有公平、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社会每个公民的行为就行规范、引导和制约,并要让公民敬畏规则。敬畏规则本质就是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把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养成一种习惯,杜绝公民的麻木违法、激情违法、侥幸违法等想象;也杜绝执法者的执法不严、执法违规等行为。刘云山强调的“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就是这要求。让公民树立法治思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把法律的精神和精髓渗透到自己内心的深处,在思想源头上使法律法规上升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样从思想上就严格的维护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政府尽心呵护公众对法治的信仰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小到文明过马路,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党的十八大重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进一步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立法者的不懈追求,让公正文明执法成为执法机关的共同意识,让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让法治不仅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成为一种全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则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长在。(来源:人民网)
结语:想解决群众的违法、违规问题,不是靠单纯的运动式处罚能解决的,应该让公众学会敬畏法律和规则,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深熔铸于公众的心中。
上一篇:时政热点:芦山——灾难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