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0 23:13:20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2018年甘肃公务员面试在即,甘肃华图提醒进入面试的考生积极备考,在此给大家收集整理2018甘肃公务员面试热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日前,央视《经济半小时》对山西临汾洪洞县三维集团的污染恶行进行了曝光。公开资料显示,三维集团是一家生产聚乙烯醇、黏合剂、苯、焦炭等上百种化工产品的上市公司,资产超过45亿元,是山西知名大企业。可这家企业却长期违规倾倒有毒的工业废渣,生产的废水直接排入汾河。央视记者暗访时,虽亮明身份,仍遭到当地村干部阻拦和扣押。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南方日报丁建庭: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绝不是新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也是心知肚明。情况不复杂,事实也清晰,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难怪三维集团能在一次次的环保点名中安然无恙。央视调查发现,企业周围群众怨声载道,但是敢怒不敢言。究其原因,除了有关部门的不作为,还在于那些“闻不见味”的村干部为企业提供“黑保护”。面对企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污染环境的行为,当地村干部充当着污染企业看门护院的打手,当地村民的举报,轻则口头警告,重则经受皮肉之苦,和记者说过话,都要担心遭受打击报复。更加令人愤懑的是,当地环保局副局长竟然说被污染是“活该”,虽说起因是误会记者是当地村民,却充分暴露出当地环保部门对三维集团污染问题的熟视无睹,对解决老百姓反映最突出问题的熟视无睹。这已不是环保制度问题,也不是干部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担当问题。正是因为一些部门和干部习惯把头埋进沙子里,在其位不谋其政,才会纵容这些污染大户置法律法规和群众利益于不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违法企业的“黑保护”,而且发挥的作用更大。
环保问题积弊已久,一些基层政府的政绩观仍没有转变过来。为了一家上市企业的牌子,为了当地GDP数据好看,在该治理而且应该下重拳的环保问题上不作为,对污染企业不仅无法形成有效震慑,更无法消解群众的不满和焦虑。这样的政绩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也无法保证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到实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极为紧迫的任务,急需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扛起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急需更多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干部挺身而出,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给污染企业留下生存土壤。
“一查到底,绝不手软”,相关部门的表态让人欣慰。污染企业要果断查处,企业后面的保护伞也要彻底打掉。这是决定污染治理成败的关键。
@北京青年报史奉楚:媒体的曝光,恰恰向公众展示了比较魔幻的现实。污染企业肆无忌惮、嚣张跋扈,村民的举报、环保部的督查换来的不是涉事企业的收敛而是变本加厉。本该作为村民正当权益维护者的村干部反倒充当了污染企业的“打手”,威胁村民,阻拦记者采访并试图扣留记者。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更是声称当地村民“活该”。
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称,当地村委会与排污企业存在利益关系,村委会干部拿了钱,签订了相关协议,村干部和三维集团私下协商,以承包的方式将这些工业废渣倾倒在村里,“村干部拿了钱,村民活该”。由此可见,涉事企业之所以敢于持续不断地排污,还在于相关执法部门的纵容和基层干部的见利忘义。
要知道,即便村委会与排污企业签订了相关协议,也不能否认违规将污染物倾倒、排放到土地、河流的违法性。在治理环境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连餐馆、居民使用的散煤锅炉、土灶都被取缔了,当地执法部门凭什么继续纵容污染大户?
从种种迹象中不难推知,涉事企业奇迹般的排污方式,远非只是当地村委会在背后“撑腰”,其之所以敢于藐视法律持续排污,应该是得益于当地相关部门的包庇纵容。事件被曝光后,不应只有当地介入调查,更不能行政拘留村干部就了事。不妨由更高层级和更加权威的部门介入,查清污染企业恶行不断的底气从何而来,当地相关部门是否存在失职渎职、纵容包庇行为。只有严肃追责相关责任人,倒逼环保意识提升,公众才能享有安全洁净的生态环境。
@新京报于平:为害一方却能屹立不倒,三维集团的底气从何而来?三维集团豢养着一批“看门打手”,他们就是当地的村干部。这些“打手”若发现有村民对三维集团不利,轻则警告,重则棍棒相加。即便是记者,这些打手照扣押不误,直到当地警方出手解救,在当地调查的央视记者才得以脱身。记者就三维集团的污染问题采访当地环保局一副局长时,该副局长直言当地村民“活该!”称“村里边拿了人家的钱,就让往那里堆的,那你找谁麻烦。环保局能管了村里?”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环保局副局长之口。很明显,山西三维的污染恶行背后,是地方环保部门的长期不作为。地方官员对于山西三维的“爱护”,不只体现在环保执法上。根据今年1月三维集团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在2017年12月收到临汾市财政局各项政府补助资金达4.66亿元,一举扭转了三维集团连续两年的巨亏,在2017年实现了9000万元的盈利,从而避免了因连续亏损退市的风险,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地位。面对污染大户的恶行,当地政府不去追查惩治,还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来补贴污染大户,实在是荒谬。18日,临汾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组,要求依法依规,坚决打击污染企业背后的“保护伞”,严肃追究不作为、滥作为、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对涉嫌违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决不姑息迁就。接下来,希望当地能用及时公开调查进展和严肃追责,承接公众的期许。
@人民网蒋萌:污染大户三维集团既收买了所在地的村干部,又获得了临汾市高达4.66亿元的政府补助,夹在中间的、根本没掌握“一票否决权”的当地环保局称“管不了”,也就不足为奇。说到底,每一个“黑大户”的茁壮成长,往往离不开一系列管理失守者的栽培。此时,某些管理者已不是社会的守夜人,而是沦为污染企业的“守护神”,他们之间难保不存在见不得人的交易。更令公众愤慨的是,这样的劣行还是发生在环保高压态势持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某些人的有恃无恐和顶风作案,是对环保红线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严重挑衅!对此,必须予以坚决惩治!目前,临汾方面成立联合调查组,要严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给“黑大户”发4.66亿元财政补贴的是他们,要调查严打的也是他们,是否给人一种吊诡的感觉?难道,当地政府对三维集团一直以来的污染问题“毫不知情”?这要么是严重失察失职,要么是明知却不作为。此外,当地是不是也该对给三维集团4.66亿元财政补贴作出解释?如果巨额补贴压根儿就不该给,曾经的决策者该负什么责任?补贴能不能追回?这绝对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行政公信力的要点。此事的后续处置,公众在拭目以待。
@韩涵:维集团的污染恶行并不孤立 ,实际上,临汾作为一个污染大市,早已是人所共知,在环保部通报中,临汾近年来屡屡上榜,临汾重现“伦敦毒雾”,更一度被舆论刷屏。2017年1月,山西临汾市长被环保部约谈,当时,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副主任刘长根直言,临汾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地级市中少见”。据称,端坐在刘长根对面的临汾市长当时“心情沉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而就在此次约谈之后,临汾官方竟然拨给了污染大户三维集团4.66亿元巨额补助,真是莫大的讽刺。
谁是山西三维的“黑保护”?这个问题恐怕临汾官方没有资格发问,恰恰相反,在企业违法突出,治理整改不力的临汾,当地政府恰恰是需要被质疑,被问责的对象。舆论曝光,环保督察之下,一些地方的污染为何依然是老大难?问题就出在地方政府“自己当自己法官”上,一旦被曝光问题,就治几个基层官员糊弄一下舆论,而地方主政官员总是毫发无损,如此雷声大、雨点小的“铁腕治污”,效果可想而知。
治污必先治官,打掉污染保护伞才能重见蓝天。而治官,首先应该从地方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开始,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惟有让地方主政官员真正担负其治污职责,才能形成从上至下,压力层层传导的治污机制,让基层官员不敢疏忽松懈,让污染企业不敢肆无忌惮,还民众一片绿水青山。
华图微评:明目张胆的环保违法,无法不让人怀疑背后的“保护伞”。而这“保护伞”不是别人,正是当地的干部。身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又是重要税源,当地干部一旦发现有人对三维集团心思不纯,即使是记者也照扣不误。而这只是一方面,就在去年底,临汾市财政局为三维发了4.66亿元财政补贴,这样的行为着实让人让人心寒,面对企业污染行径背后的涉黑、涉恶等“黑保护伞”,必须扫除到底。但是,我们更应该思索,还有多少这样的“三维们”正在大战旗鼓地污染环境却未被惩罚,是谁阻碍了《环保法》惩治这些污染企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依法惩治,“黑保护”式的乱象恐怕难以杜绝。所以,当务之急不仅要对企业进行整治处理,对于失职渎职的地方工作人员要要依法严惩,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此类事件的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