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15:49:05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我们知道,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量大,信息点分散。尤其是片段阅读,其文字量大,且考试时间又有限;还有就是逻辑填空部分,学生经常发出感慨:我就觉得每个选项的词语都可以和明明我感觉是A,可答案非要选B的感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考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是一个巨大挑战,甚至心里素质也是要求很大的。比如,同学A:哇,文字多,在正常的的规定时间内很难读完,怎么办。学生B:文段杂乱导致无从下手选择,怎么提高?同学C:凭感觉做题,结果错很多,我要如何破?上述问题要得到解决,这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下面给各位考生介绍“一题多解”之法,稳准锁定答案。我们在平时练题的时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有利于拓展我们的思维,当我们在面对比较迷惑的题目时,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有助于提高正确率,也有助于缓解考生在无助时的崩溃心态,帮助考生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应考。
一题多解,即当我们面对的题目,有一种“千呼万唤都始不出来”或就算“千呼万唤始出来了,却还犹如琵琶半遮面”时,此时用一句话可以形象地形容我们的内心,即我委屈求全地像条,而我们的文字材料依然没有扔掉它的晦涩与不懂,我们恨不得歇斯底里。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冷静下来,跳出原有的固化思维,换个切入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文段信息,终将会柳暗花明。
【例题】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开创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B. 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C. 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D. 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
答案:B
解析一: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通过“之所以......是因为”的倒装因果关系来引出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两个原因,一是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二是其吸收了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最后一句通过古巴伦文化没有这样做就消亡了来加强论证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两个原因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倒装因果的知识点,即重在强调结论产生的原因,文中重在强调的便是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两个原因,正确答案应包含主体词“中华文化”及其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对比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解析二:
同样的题目,有部分同学对倒装因果理解得不是很到位,在解这个题时,容易误选A选项和D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易错失方寸,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文段信息,提高正确率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是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通过“之所以......是因为”的倒装因果关系来引出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两个原因,一是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二是其吸收了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文段最后一句出现代词“这”,其指代的就是其前文所有内容,即中华文化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原因,既然“这”可以将其前文所有内容指代完,那么文段话题重点便落在该代词之后。最后一句的话题重点又落在转折词“而”之后,即强调中华文化保持经久不衰的奥秘。正确选项也应提到尾句强调的主体词“中华文化”。对比选项,只有B选项符合文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通过上述例题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的的考试试题中会出现这样一题多解的考题,如何才能在短期内稳准锁定答案,如何才能在考场上迅速在不同解题方法之间快速切换,如何才能临考不乱。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大家多做题,也需要大家反复总结,该思维方法在我们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很多题型中都适用。
最后,在备考阶段,希望大家学用结合,学有所悟,最终都能成“公”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