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15:49:33
教师招聘考试网> //gs.huatu.com/jiaoshi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看视频刷题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甘肃教师招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 2020甘肃教师招聘语文模拟题:古代汉语40题教师版(3), 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2022教师交流群】 ,更多资讯请关注甘肃华图微信公众号(gshtjy),甘肃教师招聘考试_教师资格证培训咨询电话: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肃华图,微信号:gshtjy420(点击查看全省咨询微信号)
17.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②移其粟于河内
B.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C.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D.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A.都是介词,到。
B.竟然/于是。
C.沿袭/趁机。
D.兼词,于此/语气词,不翻译。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驼业种树
②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③木之性日以离矣
④见长者好烦其令
⑤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⑥朝歌夜弦
⑦多可喜,亦多可悲
⑧雨泽下注
⑨前辟四窗
⑩东犬西吠
⑪乳二世
⑫庭中通南北为一
A.①②③/③⑥⑩/⑦⑧/⑪/④⑨/⑫B.①/②⑤⑪/③⑥⑧⑨⑩/④/⑦/⑫
C.①⑤/②⑪/③⑥/④⑩/⑦⑨/⑧⑫D.①③④/②⑤⑩/⑥⑦⑧/⑨/⑪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古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词类题型,首先要熟记课本中的例子,同时还要掌握各词类活用的特点,举一反三。
①意动用法,以……为业。
②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③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④形容词作动词,多发布。
⑤名词作动词,养育。
⑥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⑦形容词作名词,许多事。
⑧名词做状语,朝下。
⑨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⑩名词做状语,朝西。
⑪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⑫数词用作名词,一体。
名词活用作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1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
A.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表达某个问题的原则和理由。
B.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束缚、限制的意思。
C.骄奢:骄横奢侈。古今义一致。
D.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同学们要以积累为主,学会知识迁移。常见古今异义词举例:
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落后:古,行动落在后面,如“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今,思想不进步。
2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相如廷斥之
②空以身膏草野
③且庸人尚羞之
④羝乳乃得归
⑤左右欲刃相如
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⑦宁许以负秦曲
⑧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⑥/②⑦/④⑤/③⑧B.①⑤/②⑦/④⑥/③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⑤⑧D.①⑤/②④/⑥⑦/③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文词类活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课本中的例子,同时还要掌握各活用类型的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解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
①名词做状语,在朝廷上。②使动用法,使…肥沃③意动用法,认为……羞耻。④名词作动词,喂奶⑤名词作动词,杀死。⑥名词做状语,向上。⑦使动用法,使…背负。⑧意动用法,以……为先。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2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D.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A.“不”通“否”,不可以。
B.“畔”通“叛”,背叛。
C.“员”通“圆”,圆周
D.无通假字。
常见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通“几”(《滕王阁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
或师焉,或否焉:“不”通“否”(《师说》)
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六国论》)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请以剑舞
B.①故遣将距关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C.①沛公军霸上②度我至军中,乃入
D.①范增数目项王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案】A。
【解析】考查理解一词多义,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都是“请允许 (让)我”;
B.分别为:“所以”“旧交情”;
C.分别为:“驻军”“军营”;
D.分别为:“君王”“称王”。
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具体句子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23.下列对各句文言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主人何为言少钱
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⑦故不我若也
⑧而彼且奚适也
⑨而刘夙婴疾病
A.①⑨/②⑥⑦/③⑧/④⑤B.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
C.①⑨/②⑤/④/⑥/③⑦⑧D.①④⑨/②⑥/③⑦⑧/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①被动句,“见……于”表被动意义,译文:于是被派到小城镇做官。
②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以师旅”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加”,译文:把军队加在这个国家身上。
③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译文:主人为什么说钱少。
④被动句,“焚”带有被动意义,译文:项脊轩总共遭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
⑤定语后置句,“雅望”作定语后置修饰名词中心语“都督阎公”,译文:有着美好声望的都督阎公。
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庭”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杂植兰桂竹木”,译文:又在庭院错杂地种上兰桂竹木。
⑦宾语前置句,代词“我”作动词“我”的宾语前置,译文:所以比不上我。
⑧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奚”作动词“适”的宾语前置,译文:它将飞到哪里去呢。
⑨被动句,“婴”带有被动意义,译文: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
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推荐阅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