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 15:10:45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热点概况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勇攀科技高峰,鼓励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面对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意见》正是要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优良学风的涵养,促进科学家群体更好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6月13日发布消息说,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让更多的青年人走进科技工作者的内心世界,让科学家成为受人尊崇、令人向往的职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已于近日正式启动。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各方观点
中国科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希望以新的传播方式,让更多青年人通过手机、短视频等方式了解科学家的世界,为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热爱科学、热衷科研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交流平台。
中国记协网:越是靠近奋斗目标,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靠近奋斗目标,越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新华社:为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中国科协近来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带着科技界民族英雄爱国、奉献、奋斗的故事走进全国各地的学校,接力精神火炬。
深度分析
(一)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内容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3.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4.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5.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6.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形成条件
1.对真理的热爱。科学精神起源于好奇、闲暇和自由。
2.允许自由探求的物质条件。非功利性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基本属性之一,功利主义对科学精神的所有要素造成直接伤害。自然基础科学工作者一旦背上沉重的谋生包袱,其对真理的热爱将有可能让位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思想环境。兼容并蓄的社会思想环境是科学昌盛、大师频现的另一重要基础。就如同修筑长城永远不可能真正抵御外族入侵,大一统的封闭思想体系也不可能长期地富国强民。
(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家精神三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进入新时代,科学精神最集中体现为科学家精神。当今世界,人口缓慢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枯竭已经成为悬在人们头顶的一把利剑,解决这些问题,科学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世界民族文化冲突纷起,社会分层严重,安全稳定问题突出,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叉融合,体现在科学家精神中。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家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取向,可真正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统一。科学精神需要通过科学家精神来体现,需要通过活生生的科学家来实现。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标,自由探索、理性质疑、执着求新,为人类的进步、幸福和自我解放而不懈奋斗,展示了科学精神对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章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黄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来源:人民网时评,有修改)
更多推荐>>>
招考信息 | 招考指导 | 备考技巧 | 微博@甘肃华图 |
省考笔试课程 | 兰州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 网校课程 | 微信:甘肃华图(gshtjy) |
三支一扶笔试课程 | 武威事业单位面试课程 | 银行春招课程 | 特岗教师笔试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