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暴戾 公共安全 法律 道德
【热点背景】
1.即将过去的七月,连续发生的恶性案件,让中国社会持续议论着发生在公共场所的“飞来横祸”。这个夏天,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为什么充斥暴戾之气?成为很多人共同的困惑。
近一段时间以来,恶性暴力危害公共安全事件频现,有舆论认为,暴戾之气有愈演愈烈之势。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事件背后有共通之处,比如没有适合的宣泄和救济渠道,没有实现当事方的良好沟通与疏导等原因。即便如此,这仍不能成为当事人报复无辜他人和社会的理由。法律和社会学专家表示,这种因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而采取极端暴力方式伤害无辜他人的行为,显然严重违反法律和社会伦理的最基本底线,应依法惩处,绝不可姑息纵容。但也应深入探析其背后的成因,寻找根本解决之道,以避免悲剧重演。
2.8月25日,四川成都一男子在街头持刀砍死4人,砍伤11人。此前,北京、深圳、厦门接连发生多起恶性治安事件,从爆炸案到摔死女婴,无辜群众成为这些极端暴力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纵观发生的这些极端暴力事件,表面看起来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可以看到事件发生那一刻,当事人几乎没有法律和道德伦理约束,完全属于报复性和无底线伤害无辜他人的行为。可以说,在那一刻,非理性的报复伤害成了当事人的“通病”。
防治这种伤及无辜,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事件,单靠法治力量很难根治,必须依靠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营造仁爱向善的社会氛围。这其中,舆论的积极引导和合理适度报道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媒体、网友在内的各种舆论主体都应摒弃猎奇、刺激的传播心理,适度报道,尤其在深挖暴力事件的细节和原因方面应有所控制,以防对此类事件大规模的报道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
给社会暴戾之气降温,舆论更应批驳伤害无辜的行为,从人性道德层面去引导大众。因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极端暴力行为当事人报复无辜他人和社会的理由。这种因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而采取极端暴力方式伤害无辜他人的行为,显然严重违反法律和社会伦理的底线,应受到全体社会的一致声讨。只有形成人人厌弃的社会舆论氛围,那些试图实施极端暴力行为的人才会失去市场。
3.媒体调查发现,这些暴戾事件当事人中不少因长期权益被侵犯得不到及时维护,又没有获得有效宣泄和救济的渠道。然而以“未受到法律保护”为由去违法伤害无辜者,则严重违反了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是更大的和不可饶恕的恶。
其实,这些貌似孤立的个案,背后深层原因不容忽视。社会戾气扩散首先折射出功利主导的价值导向结出可怕恶果。法律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文化及媒体传播对社会伦理文化和底线伦理的倡导存在缺失,社会又缺乏对个人精神和心理层面关照,加之经济和功利至上的狭隘成功观综合作用,致使不少民众价值观呈现异化和心理出现扭曲,且长期累积得不到释放,极易“触火”爆发。
同时,即使政府作出积极有效的努力,但由于历史欠账严重、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等原因,转型期社会尚未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帮扶体系。
中国社科院某研究员认为,改革推进不能太快太急,否则就没有给弱势群体留出等待改革或适应改革的时机。
然而,深层公共服务的缺失则扮演了幕后推手。某专家认为,一些地方社会治理面临基本失效的危险,政府行政服务、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等跟不上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不少基层弱势群体组织上无依托,个人亲情缺失,孤独、紧张和暴虐的心态不断积压。如果他们没有宣泄渠道,同时受损利益长期得不到保障,就可能在遭遇小的偶然事件刺激时爆发。专家指出,社会没有提供及时的宣泄和救济渠道是导致不少当事人最终走上不归路的直接原因。
中国社科院某研究员指出,应把更多精力放到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上,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增加公共产品数量、质量及效率,同时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这种安全阀机制包括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应对化解机制等。有这样一个矛盾缓冲机制,很多严重社会问题就可能得到化解。
某知名律师认为,应将法律文化和伦理体系重新修复,同时建立有效司法救济。有些难处理的纠纷,可放到社会上解决,建立多元化救济途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公共服务和行政服务。
社会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基本瓦解,社会对个人的约束力和保护力明显不足,个体缺乏归宿感,一旦遭遇不测就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最终解决还是应加速完善社会建设,建立各种非血缘关系的现代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使每个人都有群体意识和社会归宿感,并在强化社会自治基础上加强对公权力监督制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这种伤及无辜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事件的频发,单靠法治力量很难根治,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各系统和各层面协商解决,完善公共服务,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生存要重点关注呵护,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应及时调查处理,不要一味打压,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多管齐下疏导化解。
【考点分析】
一、概括题
近来,社会暴戾事件频发,请结合给定资料,试指出暴戾事件频发的原因。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
1.功利主义价值观。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功利至上成功观,致使一些民众价值观异化。
2.社会伦理观念的缺失。教育文化及媒体传播对社会伦理文化和底线伦理的倡导存在缺失,导致一些无视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3.社会公共服务和救济体系不完善。社会没有提供及时的宣泄和救济渠道,缺乏与当事方的良好沟通和疏导,使一些人出现心理扭曲,且长期累积得不到释放,极易“触火”爆发。
二、分析题
结合材料,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社会暴戾事件的影响。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1.给社会和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或破坏,扰乱社会秩序。
2.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给社会带来众多不稳定因素,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导致部分人们的价值观扭曲,败坏社会风气,助长了犯罪或极端行为的发生。
三、对策题
结合材料,用300字左右篇幅,谈谈应对社会暴戾事件的治理举措。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第一,国家应稳步深化改革,理顺社会症结,以制度、道德、法律为准则,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社会公平。
第二,媒体和社会组织应担起社会责任,应积极引导和合理适度报道,重建社会信任,培育相互尊重、宽容理解的社会文化氛围。
第三,社会公众应完善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视社会伦理文化道德,传播理性与关爱,构建与呵护这个社会的温情。
四、应用写作
社会暴戾事件已引起社会的强烈热议,假定你是某市政府办公厅一名工作人员,就解决这一问题,拟一份会议决定。
要求:内容全面,表述准确,字数不超过350字。
【参考解析】
关于解决社会暴戾事件的会议决定
各部门:
近来,各地频发暴戾事件,北京、深圳、厦门接连发生多起恶性治安事件,从爆炸案到摔死女婴,无辜群众成为这些极端暴力事件的直接受害者。这是一种惨无人道的犯罪行为,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再伤及无辜,经市政府讨论决定,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大幅提高普通百姓的实际收入,保证社会的公平。
二、各部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帮助其解决矛盾,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维护人民群众正当权益。
三、针对突发的暴戾事件,各部门应积极启动突发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个人要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时排遣负面情绪,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加重视个人心理健康。
市政府办公室
XX年X月X日
五、范文评析
遏制暴力频发需恪守法律底线
近段时间以来,社会暴力事件的频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每一起案件都不乏其发生发展的个中缘由,但动辄诉诸暴力的极端行为,着实让人感到震惊与揪心。
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的极端之举,既给他人造成伤害甚至殒命,也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牢狱之境,更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太不值当。
在一个正常的理性和法治社会里,最至高无上和让人敬畏——是神圣的法律。无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哪怕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法律都永远是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一旦法律失去了威慑力,作为公民的人格尊严和社会权利便难以得到保障,底线失守,暴力通行,社会成何体统。
常言道冲动是魔鬼。遏制暴力,就要摒弃浮躁、抑制冲动、心存敬畏、恪守底线。面对恶性事件频发,一些人感叹人心不古、戾气弥散、社会正在“变狠”。更有人将这些极端恶性事件与“报复社会”相联系,动辄将公民个体的极端行为与体制弊端、社会不公扯上关系。在笔者看来,这种只讲个人情绪不言法律尊严的观点,同样是漠视法律、缺乏底线的不负责表现。
敬畏法律,既是对生命的敬重,也是对正义的呵护,既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也是对自身权利的珍惜。应该说,不管个人有怎样的怨气甚至委屈,不管社会有怎样的缺陷与问题,人都应该极力克制浮躁和消除内心仇恨,代之以理性和客观的处置心态。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诉求,逾越底线是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的。
更值得警觉的是,一个人人心中充满仇恨,一个事事靠拳头摆平的社会,注定是一个无章无序的社会。同时,透过恶性事件的频发,人们也看到了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上的理性缺失。为了引人眼球、赚取点击率,一些媒体只顾利益考量,忘却社会责任,有意渲染血腥恐怖,甚至在对新闻的解读中,迎合社会的不满情绪,做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片面引导。
笔者看来,媒体人的职业责任,不仅要确保对事件报道的客观公正,更需在消除暴力,弥合裂痕、致力社会稳定方面,与民众的期待吻合,与发展的需要合拍,与政府及百姓构筑和谐社会的努力相向而行。
社会稳定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遏制暴力,人人有责。只有将政府作为、民众支持与媒体引导凝聚为维稳治乱的合理,才会让恶性事件频发的势头得到根本性扭转。
(新华网:张玉胜)
【文章评析】
本文标题新颖,中心论点明确,结构清晰完整,论证充分,语言规范又通俗易懂,是申论文章的典范。
【政策精选】
永阳镇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预案
为适应我镇维稳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维护全镇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精神及部署要求,参照《南京市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略)二、工作原则(略)
三、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略)
四、应对响应
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响应:
1.指挥响应
成立镇应急指挥部,地点设在镇政法委,由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镇政法委、综治办、党政办、镇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维稳办等部门领导在指挥部协助指挥。
2.分组响应
镇应急指挥部下设情报研判组、宣传舆论组、现场处置组。
⑴情报研判组:由镇综治办领导任组长,镇信访办、镇维稳办、镇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全面收集相关的情报信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事态发展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和建议,服务领导决策。
⑵宣传舆论组:由镇宣传领导任组长,镇派出所、镇文体中心、镇广电站等部门领导参加。负责正面引导新闻媒体、网络舆论,加强对媒体记者的管理,研究制定统一口径并适时发布。
⑶现场处置组:由镇派出所领导任组长,镇信访办、镇维稳办、镇司法所、事发地村(居)、事件涉及的责任主体部门等领导参加。职责是迅速控制现场,组织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劝散聚集人员,迅速平息事态。
3.力量响应
⑴镇派出所:处置警力视事件规模、现场人员行为和情绪、所反映问题的处理难度确定,原则上警力数与事件参与人数的比例为1:1,其中30%为便衣警力;在社会面实行二级巡防;镇派出所实行三分之一警力值班备勤。
⑵镇信访办:迅速开展对上访人员的教育宣传和疏导劝散工作,视情要求参与人员选派代表进行对话。
⑶事件涉及的责任主体部门、村(居)委会:迅速组织干部力量赶赴现场,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对无法当场明确表态的,承诺限期研究;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清政策,做好疏导和劝散工作。
五、处置措施
1.强化超前防范。各村(居)委会、各部门要增强敏锐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2.强化现场控制。派出所要组织警力,视情携带警戒带、喊话器、盾牌等必要的处突装备和防护器材,迅速赶赴现场,将事件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
3.强化舆情引导。事发现场要划定媒体采访区,引导媒体记者在采访区内有序进行采访。要注意工作方法,防止因应对不妥、处置不当出现负面效应;镇宣传部门要组织好信息发布工作,快速高效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防止群众被不实消息误导。
4.强化善后处理。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有关村(居)和部门,做好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中伤亡群众的救治和安抚工作;事件涉及的村(居)、部门和单位要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到位,并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防止出现反复;有关村(居)和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事件损失的评估工作,认真剖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专报。
六、工作要求
1.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
2.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
3.落实重点人员教育控制。
4.确保维稳责任全面落实。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以上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社会暴戾事件》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甘肃省考考试网(https://gs.huatu.com/)
(编辑:华图_张敏)华图教育兔小妹
甘肃华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