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0 08:58:23 甘肃公考考试网 //gs.huatu.com/gwy/ 关注公众号领资料 QQ备考群 APP刷题 文章来源:甘肃人事编制信息网
甘肃华图带来2014最新甘肃省考考试热点,我们为您的成功铺路搭桥!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历年真题、培训报班,请关注甘肃人事编制信息网、甘肃公务员考试网。甘肃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特准备时下最一手的热点及解析,希望广大考生借以锻炼自己对时政热点的分析能力。
继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之后,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对部分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25日央行在年内首度降准后,两个月内第二次“定向降准”,而且降准对象也比之前有所扩大,除银行外还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迫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各类以“稳增长、调结构”为目标的“微刺激”举措。这些定向发力的微刺激政策,既包括加大西部铁路投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包括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定向扶持。
既要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快,也要防止出台刺激政策让经济过热,人们很关切政府的“平衡术”如何选择。之前曾有外媒报道,财政部、发改委曾多次呼吁央行降息提振经济,但均被央行拒绝。针对这一报道,未见相关部门公开出面否认。
此次央行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透露出政府的决策方向依然是“微刺激”。这也跟高层领导人多次明确表态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相呼应。“微刺激”与之前的刺激政策有何不同?“微刺激”到底有多“微”?下行中的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刺激”以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定向降准:“微刺激”政策宣言
“这是典型的‘微刺激’。”针对此次央行定向降准,清华大学教授袁钢明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朝着适当调整放松过紧政策、支持货币量合理增长的方向走出了重要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风险,促进结构调整进展下的稳定增长。
不过,在两个月内两次定向降准,这一现象在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尚属首次,两次定向降准显示出政策当局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分析称,导致经济下行的原因主要是过去问题的积累。
我国经济从2004年开始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甚至一度处于过热的状态,2008年本应下调,恰逢金融危机到来。不得已,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4万亿“强刺激”政策。
“其实不仅是中央出台的4万亿,地方还有20万亿投资。现在是消化过去的问题,这是必然的,经济没有下行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前期刺激过度、经济过热,经济结构必须调整。”张卓元向记者分析。
袁钢明认为合理的结构调整造成的经济下滑,不仅不应该阻止,要容忍,而且还要想办法促成,“比如压缩钢铁水泥的产能过剩,压缩过剩的房地产投资。”
然而,“调结构”就要付出经济下行的代价。现实的问题是,在调整过程中,经济运行在什么区间才是合理的?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经济是在“安全”运行?
“调到GDP达到7%左右就可以了,比7%低一点也无所谓,但也不能太低。”张卓元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世贤则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虽然有下滑,但仍在合理区间内,不必过度恐慌。
要警惕“刺激”依赖症
“微刺激”是个新词,连百度搜索也没有这个概念的详细解释。目前,关于“微刺激”,也尚未在政府文件中正式出现,仅有学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5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今年以来的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稳健,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果。
这是“微刺激”第一次在正式场合“登堂入室”;但对此术语是否合理目前学术界依然莫衷一是。
有学者提出,“微刺激”是相对于“强刺激”而言的。在2009年初,世界经济危机情况下,各国政府无不采用“强刺激”的经济调控手段力挽经济急速下滑的颓势。
如今,经济形势已不同以往,虽然国内经济再次呈现增长乏力甚至衰退迹象,但政府并没有急于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出重拳,而是采取相对温和的刺激政策,于是,相对 “强刺激”,学界和市场人士发明了“微刺激”这个新词。
张卓元理解的“微刺激”,就是为了配合“稳增长、调结构”要求,“稍微放松宏观政策的定向放松”,“从目前出台的政策,表明这个方向是对的,符合调结构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世贤认可“微刺激”这一说法,并且认为“微刺激”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政府调控手段的成熟度有所提高。
“刺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政策依赖和思维惯性,似乎没有“刺激”就没有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基于此,袁钢明对“微刺激”这个词并不“感冒”:“这个词的原意是我国现在不搞大规模刺激,难道不搞大规模的刺激,就可以搞轻微的刺激吗?为什么不是以自然的方式把经济推升上去?”
“其实这种政策依赖症本身就不能算是健康的表现。”张世贤如是说。 然而,积习难改。“宏观”乐施,“微观”乐受,效果不彰就加大力度,就会由“微”变“强”,由上到下渐渐成瘾。“这是我们要防备的。尤其要防备这些‘微刺激’政策与再走到以往的‘保增长’老套路上,殊不知,‘强刺激’见效快,但毒性也大。”张世贤通过记者提醒。
张卓元:由于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有些改革可能就会受一点影响,比如业界长期呼吁的财税改革不一定很快就能出台,包括开征房地产税和提高直接税的比重等,而一些税的试点可能因此暂停。
袁钢明:不一定。“微刺激”和改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见得“微刺激”就会冲击改革。有的人就认为货币措施越紧缩,就越能建立有约束的改革体制,加强竞争压力;一旦货币有所放松,改革就倒退了。这是把合理的货币政策和改革对立起来了。其实刚好相反,改革应该有不松不紧的、合适的货币政策做支撑。有效的改革也是在合理的货币政策和正常、稳定的宏观环境下实现的,而且会更有利于改革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