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博不断有网友爆出众多“明星”、“大咖”所谓的丑闻,而最博人眼球的是各位网友“伸张正义”的讨伐。互联网各种平台的确实现并且集中体现了当代网民的舆论自由,但自由总要有一个限度。近期的互联网众多信息平台弥漫着一股惴惴之风,让人不得不反思,名人在某个节日正常发布的生活信息会被网友认为不爱国、删掉与问题明星的互动会被认为不仗义、甚至与一些辱华品牌解约声明发的慢了些都要被网友认为有问题。的确,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舆论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倒逼明星进步、洞察社会问题,伸张公平正义。但是,当这种舆论自由被无限放大,舆论在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下、无限跟风之后,还会发挥原来的作用吗?这值得我们反思。
互联网舆论不能替代法律。互联网舆论往往充满了个人的感性,网友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互联网始终与现实隔着一层纱,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不得不关注信息的真实性。而网友通过对捕捉的信息碎片进行主观加工,潜意识的结果不断引导加工方向,致使最终结论也未必客观。而这种加工思路满足的绝大多数网友的好奇与兴趣,结果越离奇仿佛越容易使人信服,从而使非主流的判断形成风气,替代主流或者真实客观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司法系统等机关也的确不断的在努力查证,力争结果客观。但就目前状况来看,政府等机关的滞后性大大降低了真正结果的说服力。再加上政府对于信息处理的专业性、严谨性,最终的处理声明让网友看来,感官上不痛不痒,甚至无法满足网友的猎奇欲望,从而使得主流的客观的结果反而被边缘化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不要做“乌合之众”,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深陷舆论的深渊。就拿林生斌案件来说,关于林生斌本人对错我们不做讨论,让我们来看一下网友对于这个案件的反应。案件发生之初,网友纷纷发文表示惋惜,这也是人之常情,几条鲜活的生命的确令人心痛。但舆论发酵越发严重,网友开始不满于仅表达自己的诉求,开始评判我们的法检系统办案,对于其本来合理合法的程序提出质疑,仿佛网友要比我们法院检察院还要专业一般,这无形中会给我们的部门办案带来一定压力,在网友的催促之下,案件办结完毕,也是这群网友在后续提出案件办理过于草率,仿佛遗漏重要证据,从而使当时的舆论又一次尘嚣日上。
互联网舆论在当今这个时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的发言可以充满感性、可以充满自由,但不能用自己的感性去质疑有关部门的专业。更不能通过泄私愤、看八卦影响大众的判断,给予当事人不属于法律范畴的压力甚至是暴力。任何非法的行为都应该被法律约束、被法律制裁,而不是依靠舆论的压力甚至暴力,进行所谓的“制裁”。
——相关阅读——
行测备考指导 申论备考指导 知识大普及 高频知识点 2023升级版国家公务员6本套
以上是《2022国考申论范文:不做乌合之众》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甘肃公务员考试网(https://gs.huatu.com/)
(编辑:干饭人)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